山东001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52|回复: 0

两个孩子经历相似车祸,一个身亡,一个却毫发无损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8-2-22 13:59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9-12-5 20:16:27 | |阅读模式
    作者:丁香头条
    12 月 2 日,第八个「全国交通安全日」。




    八年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从 2.39 亿增长至 3.43 亿,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从 2.61 亿增长至 4.29 亿。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高质量出行的需求日益突出,人们的乘车安全意识越来越强。




    然而,大部分家庭没有意识到儿童乘车的特殊性,错误的乘车方式把孩子置于危险中。根据 2018 年《中国儿童伤害报告》,道路交通伤害是中国儿童因伤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我们先来看两个交通事故:


    19 年 11 月 11 日,杭千高速上一辆商务车因爆胎撞向护栏,坐车辆后排的奶奶和不到 3 岁孩子被甩出车外,受伤严重。




    送至医院后,祖孙俩因伤势过重,相继因抢救无效去世。



    两个孩子经历相似车祸,一个身亡,一个却毫发无损-1.jpg

    车祸发生后,后排的祖孙俩都被甩至车外

    图片来源:都市快报




    而另一起事故中的孩子要幸运很多。




    19 年 1 月 16 日张女士和丈夫、孩子在高速上发生了撞车事故,车辆严重损毁,张女士本人在事故中断掉 7 根肋骨,手脚均有严重骨折。




    而刚满百天的孩子,在安全座椅中毫发无伤。



    两个孩子经历相似车祸,一个身亡,一个却毫发无损-2.jpg

    车辆严重损毁,孩子被从安全座椅中救出




    就是一个儿童安全座椅区别,让两个孩子却有天差地别的结局。







    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将大大降低儿童交通意外伤亡




    儿童安全座椅是目前保护儿童乘车安全的最有效的安全设备,极大地减少交通意外给孩子带来的意外伤害。




    在发生交通事故时,正确使用安全座椅(儿童约束装置)可以有效较低儿童遭受致命伤害的风险。



    两个孩子经历相似车祸,一个身亡,一个却毫发无损-3.jpg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尽管安全座椅能够有效较低儿童因交通意外发生伤亡的可能,但目前我国家庭使用安全座椅的状况不容乐观。




    根据中汽中心儿童安全乘车工作推进办公室的模型计算,有车适龄儿童的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仅为 7.96%,这与发达国家使用率超过 90% 的情况还有很大差距。




    主要原因还是目前中国家长对儿童乘车时潜在的危险意识不足,觉得交通意外离自己的孩子很远,其实,交通意外已经是我国儿童因意外死亡的主要因素。







    交通意外:伤害全球范围儿童的杀手




    《2018 全球道路安全现状报告》显示道路交通伤害已成为全球 5~29 岁人群首要死亡原因。




    根据 2018 年《中国儿童伤害报告》的数据,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率为 6.7/10 万,占儿童伤害死亡的 29.0%,是中国儿童因伤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中国儿童交通安全蓝皮书 2018》显示,因交通意外伤害身亡的儿童中,1~6 岁儿童占大多数。



    两个孩子经历相似车祸,一个身亡,一个却毫发无损-4.jpg

    图片来源:《中国儿童交通安全蓝皮书 2018》




    考虑到 1~6 岁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我们有理由相信,错误的乘车方式,是导致1~6 岁儿童在交通事故中丧生的主要原因。







    大部分家庭的乘车方式把孩子置于危险中




    根据一项针对国内 13 座城市的调查,我国儿童错误的乘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家长抱着孩子坐后排(占比达 22.84%)




    试验数据显示,当汽车在 30 km/h 下发生碰撞时,车内儿童受到的惯性力大约为其自身重量的 30 倍,任何人都无法抱住。如果没有儿童安全座椅的保护,儿童极有可能受到致命伤害。




    因为孩子坐得比较低,头部刚好在家长的胸部时,如果发生猛烈碰撞,家长的胸部会自然向下压,猛烈压下孩子的头颈,对孩子造成极大的损伤。



    两个孩子经历相似车祸,一个身亡,一个却毫发无损-5.jpg

    在未系安全带的情况下,汽车发生碰撞时,后排的成年人也会被撞飞,很难保护孩子

    图片来源:@央视网




    二、坐副驾驶(占比达 10.22%)




    不论小孩独自坐在副驾驶位置,还是家长抱着坐在副驾驶位置都是不明智的选择。




    一旦发生撞击,副驾驶座前方的安全气囊可以对成人形成缓冲作用,但却刚好打在儿童头颈部。




    清华大学汽车碰撞实验室曾做过实验,当汽车的安全气囊打开时的速度约为 300 km/h,其冲击力能把西瓜撞得粉碎。



    两个孩子经历相似车祸,一个身亡,一个却毫发无损-6.jpg

    一个孩子显然很难承受这样的撞击力

    图片来源:@央视网




    三、直接使用成人安全带(占比30.52% )




    儿童使用成人安全带,肩带贴颈部太近,紧急制动或发生交通事故碰撞时,安全带容易勒住儿童脖子,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两个孩子经历相似车祸,一个身亡,一个却毫发无损-7.jpg

    儿童身材较小,成人安全带会勒住脖子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如果太靠近肩膀外缘反而更加危险,因为在紧急制动或发生交通事故碰撞时,儿童有可能会被从安全带中抛出去。







    不同年龄儿童安全乘车方式不同




    第一阶段:后向式安全座椅



    两个孩子经历相似车祸,一个身亡,一个却毫发无损-8.jpg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适合儿童:体重 0~13 kg,参考年龄:1 岁及以下。




    只要儿童的体重在座椅的承载重量范围内,尽可能让儿童使用后向式儿童安全座椅,以更好地保护儿童的颈椎。




    第二阶段:正向式儿童安全座椅



    两个孩子经历相似车祸,一个身亡,一个却毫发无损-9.jpg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适合儿童:体重 9~18 kg;参考年龄:1~4 岁




    正向安装儿童安全座椅,同时座椅内的约束带需要正确约束儿童。随着儿童的长大,只要儿童的体重未超出座椅的承载重量或身高未超出约束带可约束的长度。应尽可能使用此类座椅。




    第三阶段:有靠背增高垫或无靠背增高垫



    两个孩子经历相似车祸,一个身亡,一个却毫发无损-10.jpg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适合儿童:体重 15~36 kg,身高 145 cm 以下;参考年龄:4~11 岁。




    使用增高垫后,将通过成人用安全带来约束儿童。安全带的约束位置应该在儿童的肩部与胯部。




    第四阶段:直接使用成人安全带




    适合儿童:体重 36 kg 以上,身高 145 cm 及以上;参考年龄:11 岁以上。




    儿童使用成人安全带时,一定要做到:

    1、成人安全带的约束位置在儿童的肩部与胯部;


    2、背靠座椅坐;


    3、双脚可以平稳着地;

    4、在整个出行过程中可以保持这样的坐姿。







    自家孩子的安全:没有万一,没有侥幸




    有很多家长尽管了解安全座椅对儿童的保护作用,但依旧没有选择使用安全座椅,他们的理由有下面这些:



      开车速度慢,撞车也不会太厉害

    真相:当车辆以 50 公里/小时的速度发生碰撞,就相当于一个人从 4 楼坠落。



      平时不出远门,不易发生车祸

    真相:统计数据告诉我们,2/3 的事故就发生在离家只有 15 公里的路上。



      自己开车很稳,不易出车祸

    真相:没有任何一个驾驶员可以保证自己不出交通意外,一旦出车祸,有没有合适的安全措施,就是生与死的差别。



    两个孩子经历相似车祸,一个身亡,一个却毫发无损-11.jpg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在孩子安全的问题上,除了家长不能心存侥幸。法律也应该用强制的手段来保障儿童的乘车安全。




    发达国家通过立法强制正确使用儿童约束装置后,儿童因交通伤害死亡的情况大大好转。




    美国田纳西州 1978 年通过安全座椅法后,安全座椅使用率从 8% 提高到 30%,儿童乘客死亡率下降一半。




    1993 年德国强制出台的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法律之后,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达 95%,2011 年车内死亡的儿童仅有 76 人,汽车事故儿童致死案例降低了 4.5 倍。




    日本 2000 年制定新的道路交通法后,儿童安全座椅普及率从 12% 上升 到 60%,儿童发生交通事故的死亡率下降 80%。




    目前我国也已有 19 个地方出台儿童安全座椅的相关法律规定,要求为四周岁以下儿童配备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但尚无全国性的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立法。




    我们也希望尽快完善相关立法,让更多的孩子不受可避免的伤害。







    本文经 全球道路安全合作伙伴(GRSP)/全球健康倡导孵化器(GHAI)道路安全项目中国协调员

    罗芳芳 博士 审核

    本文首发于丁香园旗下公众号:儿科时间


    作者:张菁媛

    责编:唐雨昕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山东001在线 ( ICP11027147 )

    GMT+8, 2024-6-17 02:50 , Processed in 1.26566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