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001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4|回复: 0

叙述:养老服务何时能到家门口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3-10-13 13:02
  • 签到天数: 88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3-5-17 06: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按国际上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通行标准,广州早已正式进入老年化阶段。截至年,广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63万,约占人口总数48%,预计到年末,广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0万,占户籍人口的比重超过%。老年大学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到网站具体了解一下,有专业的客服人员为您全面解读,相信会有一个好的合作!https://www.laoren365.com/




    近年来,广州媒体不断爆出广州一床难求等养老难问题,从目前广州市提供的养老服务模式看,大致有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对于前者一床难求的困境,广州民政部门不断增加新养老院,并且出台政策鼓励民办养老院发展,而后者针对的是尚能独自生活的老人,并且照顾了老人离家近、费用低的顾虑。但是,机构养老费用高、居家养老法全覆盖问题依然存在。



    身边的养老服务何时现



    现状:社区养老场所零星薄弱,提供的项目及其覆盖面难以扩大



    提案:化养老布局规划,探索推进高端养老服务,推进养老宜居社区建设



    家住海珠区滨江西同福西路的孙培英老人每天早上吃过早餐,就和自己的好友张碧琼老人坐1路公交车,分钟的车程来到位于珠江对岸沿江路东沙角的越秀区长者服务中心。



    孙培英今年65岁,她的好友张碧琼今年63岁,在她们俩看来,在家附近能有一个这样惠的长者服务中心是很幸福的事情。在这里,每年只需交5元会员费,就可以有专门的护工帮她们进行健康全面评估,制定护理计划,提供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等。如果感到聊,还可以花几块钱报参加团康活动、兴趣小组等,学习扎花、剪纸或在室内打羽毛球、唱歌等。活动很丰富,也很自由,还可以得到专业的健康指导。孙陪英和张碧琼觉得身边有这样的养老助手,方便惠。



    虽然已年过六旬,但两位老人仍觉得自己现在还年轻,真正让她们有所担心的是5年、年后可能发生的事情,到七八十岁了再乘坐公交车来往可能就没那么方便了,子女不在身边也没人送,家门口附近也没有这样的养老服务中心,这样的养老中心就可能不能再过来。



    相比之下,已经在长者服务中心购买元天的日托服务的82岁老人邓欢平就觉得自己比别人幸福,她住在东濠涌糙米栏,离长者服务中心很近,每天早上在家吃完早餐就步行几分钟来到这里,然后花块钱可以包干一天的吃喝玩乐。



    在社会普遍关注养老难时,老人们自己眼里的养老难到底难在哪儿在走访多家广州市养老机构时随机采访了多位老人,在他们的担心里,除了一些较好的养老机构出现一床难求、一些社会养老机构收费太贵给他们带来难以负担的担忧之外,他们更担心的是,当自己七八十岁以后,难以在自己家门口找到合适的养老服务。在更多老人期待中,养老服务不要太奢华,关键是服务的专业以及离自己家近,这样他们的老年岁月里每天可以在家和养老中心直接有着自由的选择。



    去年,九学社广州市会在对养老服务进行专题调研时发现,广州市养老服务存在资源投入不足、配置利用能力不强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社区养老模式的用地以中心城区为主,但城区里较难配置大面积的房源,导致社区养老场所零星、功能薄弱,提供的服务项目及其覆盖面难以扩大。另外,养老机构空间布局规划存在土地利用规划瓶颈制约。未能将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城乡社区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建立适应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务、文化体育活动、日间照料、疾病护理与康复等服务设施和点,就近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提议



    如何让养老服务的现大范围覆盖,让更多老人家都在家门口享受到便利的养老服务



    对此,九学社广州市会在一份提案中提议,首先应该化养老布局规划,探索推进高端养老服务,推进养老宜居社区建设,按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开发东部山水新城作为综合养老示范社区,并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其次,应建立机构养老服务长期规划,为应对今后5-年老龄化的高速发展预留空间。具体应根据老年人口数量增长和养老需求提高的要求,适度提高广州养老服务发展指标,将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全市整体建设规划,统筹考虑建设资金和建设用地。建议在楼盘开发规划设计时候要考虑预留土地,将来用于养老机构建设;鼓励通过对闲置厂房、民用设施改建扩建方式兴办养老机构;第,应该根据广州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合理配置市、区两级养老机构资源地域分布,加城乡结合部和近郊区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使资源、需求和服务的提供达到比较佳配置。



    另外,由于孤立分离式养老机构可能使老年人难以接近城市主要生活圈,建议设计综合性养老机构聚集性社区,比如推动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生活和医疗及娱乐设施共同发展,特别是融合东部综合性养老机构与山水住宅区,形成大规模的集聚效应,发挥出稀缺养老资源的比较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养老服务何时告别一刀切



    现状:基本服务仍紧缺,难以满足老人不同的服务需求



    提案:将不同的老人群体分类,让老有所养真正人性化



    和孙姨、张姨等老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不同,60多岁的单身张伯希望自己退休后的生活能够更丰富。在走过几个养老机构之后,张伯都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去处,要么设施简单,只管基本吃住、起居等服务,一些收费较高的养老机构也只是在医疗服务、设施、伙食等方面好一些,而且出于对老人负责,养老机构往往事事帮老人们安排,像小孩一样被管着,很不自由。



    张伯说,现在他每个月有6000多块钱的退休金,也不需要负担子女等,他希望这些钱能帮他找到他的老年生活的精神家园,让他不孤独,常能和社会不断接触,甚至通过养老机构让他们能继续为社会贡献一些余热。



    张伯的愿望代表了另一批老人们的心声。市九学社能过调研发现,广州养老服务存在养老机构设施相对落后、功能薄弱,服务水平和质量较低,服务内容单一,一般提供满足吃、住等基本生活需求,缺乏特色和个性化服务,老年人身体康复、心理慰藉、文化娱乐等更高层次需求供给不足等问题瓶颈。



    养老难,难在目前的基本服务仍紧缺,更难在千万个老人有多类服务需求,怎样满足老人们不同需求的现,让老有所养真正人性化,也是未来广州养老事业面临解决的问题。



    提议



    市九学社提案提议,广州应该在调查摸清全市老年人群体的基本情况和需求特点,重点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接受服务的意愿和有关养老模式选择,为制定机构养老政策提供依据。



    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老年人群体特点,建议分为类:完全由承担基本公共服务的老年人群体,包括重点抚对象中的老年人、老人、五保对象和低保家庭中的空巢失能老年人,完全由提供养护、照料、护理、临终关怀等养老服务保障;由和社会共同承担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群体,包括中低收入家庭的空巢和失智、失能老人,通过共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对这些老人提供惠性服务;由市场化投资运营承担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群体,包括高收入家庭的老人,家庭有经济能力的老人,服务内容包括高端照护服务、医疗、娱乐休闲与旅游等盈利性特色服务。



    另外,养老机构的位置选择也应有相对宜人的居住环境,靠近绿地生态走廊或者是城市公园,参照岭南文化特色,注重老年人文关怀,以山体、水系等生态因子作为构筑养老机构空间布局主导因素。同时,应有城市速路或轨道交通能够方便地到达,方便老人出行和亲友探望,并能够解决老人的就近医疗和突发疾病等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山东001在线 ( ICP11027147 )

    GMT+8, 2025-11-1 03:46 , Processed in 0.04084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