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Weekly
过去,人们骑车是为了更快抵达更远的地方。如今,越来越多身处快节奏生活环境中的都市人,正在通过骑行“慢”下来。骑着车穿梭在城市间,暂时跳脱出两点一线的既定模式,在路途上感受人与环境一切微妙的变化,真切地探索更多具体可感的生活细节。出发,是为了回归真实的生活;骑行,是为了随心而动的当下。
?Go for a Ride! 新骑行主义
好像是突然之间,街头巷尾涌现的骑行队伍将人们的视线再一次聚焦到自行车这个“不起眼”的交通工具身上。在自行车诞生这200年间,从最开始贵族的休闲时尚运动,到实现大规模生产后成为平民的交通工具;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手一辆的国人集体记忆,到历经汽车等更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而逐渐落寞……再到如今,重新回到我们视野中的这场骑行浪潮,显然赋予了自行车更多新的意味。
Photo by Shengpengpeng Cai on Unsplash
即使大部分骑行爱好者都是从自行车代步开始的,但相比汽车、电动车以及公共交通,骑行不仅是通勤工具,又可以践行低碳环保理念,同时还能满足都市人运动健身的需求,可谓是一举多得。尤其在疫情之后,人们对自然与户外运动的热情高涨,于是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项运动中,从城市街道、郊外小径到山间公路,骑行人的身影无处不在。
ChillRide社群的主理人小黑在自行车行业深耕十几年,在他看来,不管在城市、公路还是野外,”本质上都是骑行,都是通过不同的骑行方式来诠释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或休闲或竞技。”购置一辆自己喜欢的车,骑着它去往任何想去的地方、做任何想做的事,还可以把骑行与露营、瑜伽、飞盘等更多活动和体验结合起来,成为人们可以践行的生活方式。正如小黑当初临时起意和朋友们拉群成立ChillRide那样,他倡导城市里的休闲骑行,让在生活和工作中倍感压力的人们chill一下。
“我希望用不同的骑行主题更多人喜欢上骑行,感受到这不光光是比力气的一项运动,也可以变得很休闲很放松,以不同的方式去认识新的朋友,产生新的连接,这实在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
ChillRide社群的骑行活动(图片提供:小黑)
同样与骑行相伴多年,还创立了自己的骑行服品牌的Niki也把骑行中遇见的伙伴视为最大的收获——这期间遇到的人,成为了她的朋友、伴侣。骑行几乎重塑了她的生活,陪她逐渐长大成熟,甚至还从爱好跨越到了工作。
“对于骑行的钟情其实是一个情感起伏的过程,我想大多数爱好都会经历‘人菜瘾大’到开始追逐数据竞技,最后又慢慢回归平静。看个人当时的状态,遇到的伙伴,其实没有一个真正爱上的时刻,就是逐渐地接纳了这个运动,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Niki说道。
?Go for a Ride! 探索更真切的风景
骑行从一项运动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社交方式,自行车和装备层出不穷,但回到骑行的本质,重要的从来不是车本身。当双脚轻踩踏板,滚滚向前的车轮将流动的空气化成耳畔的风,我们能看到周围的环境缓缓流动,能闻到花草泥土的味道,能听到熙攘的人声车声,这种专注身体感受的真实体验,这种短暂抛弃信息和数据,只是随心所欲享受路途本身的过程,才是骑行最让人着迷的部分。
图:adidas
海明威于1926年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令他一举成名,他在其中就如此形容过骑行车的快乐:透过自行车,你才能最深刻地认识一个地方的样貌——所有的山坡都得挥汗征服,尔后再滑行而下。也因此,你可以真正体会它真实的一面。开车的话,你大概只会记得那些较陡的坡,而且对这个地方的记忆,无法跟骑着自行车征服时所获得的经验相比拟。
剧集《正常人(Normal People)》(2020)
已经在北京生活了20年的日本建筑师菅根史郎也是一位资深骑行爱好者。他大概在十年前为了追求身体健康开始尝试骑车通勤,从此爱上骑行,直到现在仍坚持着这个习惯。也因此,他在建筑设计主业之外还在北京创立了以自行车为主题,延展至生活方式的品牌“RE而意”。
在他看来,设计的目的是改善生活,改善未来;建筑的意思也不只是单纯的高楼大厦,而是指身边的环境与生活的空间。他希望将“RE而意”打造成一个“第三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说,他认为这和建筑设计是一样的。
菅根史郎在公路上骑行(图片提供:菅根史郎)
“自行车最大的魅力是多样性,你总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它能给你带来的不止是健康的身体。”菅根史郎在采访中提到第一次长途骑行之旅带给他的感悟:“我第一次长途骑行是从东京的家到箱根的往返,一天骑了250公里。那趟骑行改变了我对于生活距离的概念,也让我了解到‘世界是连续的’。之前,无论开车、坐地铁还是坐火车,你会感觉出发地和目的地像是两个断开的点,但骑车的时候,却能让我真实地感受到这一路上每时每刻连续的风景。”
很有趣的是,当被问到骑车都会带上什么,他回答道,“没有非带不可的东西。但,我要带很放松的心情骑车。带着这样的心情,冬天的冷风也会变有趣的体验。”
Photo by U mit Yildirim on Unsplash
只是带上一份好心情,即使没有一辆专业的公路车,解锁一辆共享单车也可以随时随地体验骑行的乐趣。不如明天就开始,为秋天适宜的温度,为御风而行的自由,为任何想要出发的理由。
??Interview
菅根史郎
日本建筑师、“RE而意”品牌创始人
Q:你现在一周骑行的频率是?
我每天基本都骑车上班,现在的家离公司近,往返6公里左右。但我晚上每两天骑一次骑行台,大概30公里。周末有时间就参与我们自己的骑行活动骑100公里左右,没时间就早起自己一个人骑40-50公里左右。
Q:你觉得骑行带给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更喜欢北京了。发现北京更多的魅力了。
Q:你有没有很喜欢的北京骑行路线?
北京的郊区都是很美的,仔细观察的话身边的风景都会让人惊喜,秋天的话,农展馆附近的银杏就很美。
小黑
上海最早期业余自行车赛事的组织者之一、
ChillRide社群主理人
Q:你对骑行这件事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
喜欢自行车是一见钟情,但喜欢上骑行却是件日久生情的事。骑行陪伴在我人生各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感悟都是不同的,但让我感悟最深的是因为喜欢骑车看了环法自行车赛,当时有一场比赛是一位车手摔车,所有的竞争对手会停下来等他回归队伍再比赛,那种公平谦逊、荣誉至上的骑士精神超越了一切,这种人性中最美好的那一部分是支撑环法存在一百年的东西,也是当今社会一种绅士精神的体现。
Q:对于想要开始骑行的新手小伙伴,你有什么样的忠告或者建议?
户外骑行一直是非常高风险的一项运动,对于新手我想说的是,不要盲目去骑快,在体力极限的时候反应变缓非常容易发生事故。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佩戴好护具避免受伤,夜骑一定要配备前后车灯,要学会骑行中评估路况和前后车辆的状况,尽可能避免安全隐患。
Q:你认为上海是一个适合骑行的城市吗?有没有哪条骑行路线很值得推荐?
上海一直是一个非常适合骑行的城市,并且社会对骑行的认知也在不断提高。夜晚的苏州河沿线一直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线路之一,灯光下的沿河景观非常漂。普陀段的长风绿地人少车少,道路宽,沿河绿道景色优美。
Niki
资深骑行爱好者、
NEZA CYCLING主理人
Q:第一次公路骑行的经历和故事是什么样的?
第一次公路车骑行应该是和朋友们在上海沿着苏州河到1933老杨坊,骑完20公里回来后小腿酸痛,年轻气盛觉得有用不完的力气,然后就非常生猛地去环太湖了,结果在宜兴段就因为力竭摔了一跤,两个胳膊都摔骨裂了,回家休息了一个月。所以请大家务必量力而行,科学训练。
Q:你觉得公路骑行、山地骑行相比在城市里骑行,其不同之处在于?
我是非常建议从城市里骑行开始的,首先这很容易帮助你找到你的伙伴,去讨论如何把这项运动玩得更深入,而且城市骑行对于装备和身体素质的要求不高。公路和山地其实是从你接触自行车并把它当作一项运动之后自然而然会碰到的方向,侧重的是这项运动不同的玩法。要看怎样的运动是能真正刺激出你的多巴胺的,是想要技巧还是想要速度。
Q:这个季节有没有哪条骑行路线很值得推荐?
如果有条件肯定要去西北、西南看看人迹罕至的景色咯!我觉得国内最美的地方是川西理塘到西藏,高原就像另一个星球,但是条件比较艰苦,要做足准备再出发。
编辑— Luzy
撰文— QQ 图— 各受访者提供、网络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7153498530072494604/ |